转型升级,不断前行

TRANSFORM, AND KEEP MOVING FORWARD

瞄准产业需求精准育才

来源:贝博足球app平台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6-22 23:23:06

  11月14日下午,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的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内,新能源工程系学生正在装置台上学习。 本报记者 蔡晓辉摄

  周一到周三全天和周四下午,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一线工作;周四上午和周五,在学院给学生上编程课。这是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信工系教师王朝飞的一周安排。王朝飞的另一个身份,是晶澳科技宁晋基地设备部高级工程师。由于授课紧贴应用场景,他的课颇受学生欢迎。

  划焊一体机、丝网印刷机……在车间,这些是先进生产设备;在课堂,是用于学生实操的前沿教学仪器。走进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光伏虚拟仿真实训室,多台来自生产一线的设备让人见识到“车间进学校,课堂在车间”。

  11月14日,记者在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采访,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工学交替、现代学徒制、校企双导师……副院长魏立中介绍,这些探索背后折射出深刻的产业转型需求。

  当前,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信息化技术不断应用,产业需求迭代更新,需要劳动者素质、技能不断的提高。如何形成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机制,将人才培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、企业实践相融合,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。

  人才培养不能“闭门造车”,离不开实践、离不开企业。随着产业升级,企业设备、工艺、技术快速迭代,学科专业设置和知识更新要紧跟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要。这几天,教务与科技处主任张树海正在就选用“活页教材”问题与有关方面沟通。动态更新的“活页教材”能及时将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标准、新规范补充进来,实现教材内容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同步。“作为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职业学院,我们对校企互动要求更为直接和迫切。”张树海表示。

  像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这样,慢慢的变多的职业院校探索产教深层次地融合之路,将产业和企业需求及时传导到学校人才教育培训中。比如,许多院校通过订单班培养机制将学业与就业、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,既适应企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,更提升了学生在相关岗位的工作上的能力,学生更“抢手”,人才会更好就业。

  瞄准新质生产力产业需求,让更多新型人才不断涌现。近年来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产业蓬勃发展,与制造业、服务业不断融合,对新型人才需求一直增长。职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并肩奔跑、深层次地融合,才能更好地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。